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了實現“共同富?!保ㄈ模?/strong>,供大家參考。
為了實現“共同富裕”
《數學新課程標準》 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、 普及性和發展性,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, 實現:
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;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;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。
然而, 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, 學生間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, 教師在面對這個差異中的劣者――“后 20%的學生” 時, 往往感到心力交瘁。
的確在日常教學中, 我們的老師在這些“后 20%的學生” 上, 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,最后得到的進步也不是很大。
因此, 通過何種更科學的方法, 來更有效地轉化“數學后 20%的學生” 就是我下面要談的主要問題。
一、 聯系生活實際, 明確學習目標
在數學教學中, 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數學的每一項學習活動的目的,并且使學生認清學習活動與他們的長遠人生目標的關系, 可以通過介紹古今數學成就, 例如:
講圓周率的計算、 楊輝三角等故事以喚起學生興趣,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愛國熱情; 激勵他們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學好數學的積極性.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, 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在人類文明的作用, 做法可以是:
一方面, 立足教材, 充分發揮應用問題素材, 改編成為例習題, 賦以實際情景, 使純數學實際化, 例如:
在講等比數列時, 可以介紹存款利率、沙漠惡化等現實問題;
另一方面, 搜索整理熟悉的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, 編成應用題, 引
入教學中, 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實際價值, 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, 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。
其次, 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, 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困難作斗爭, 在課堂上可以提出有一定難度的、 同時又是他們經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, 讓他們體會成功。
對于他們學習中有什么困難, 教師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, 鼓勵他們開動自己的腦筋, 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, 教師絕不能包辦。
最后, 要引導后 20%的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, 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, 幫助他們制定可行的意志鍛煉計劃, 以便形成堅強的學習意志. 課堂利用生活的故事, 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, 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。
二、 創造良好氛圍, 激發學習興趣
后 20%的學生由于學科成績在班上相對落后, 在數學教師面前有自卑感, 平時與教師接觸少, 交流少, 從而與教師之間存在一定隔閡。
要提高這類學生成績, 首先就要溝通師生感情, 以減輕學生心理壓力, 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。
其次, 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, 心理學家認為:
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, 后 20%的學生之所以成績,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授課時, 沒有集中注意力而錯失接受知識的良機造成的, 外界的一些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起后 20%的學生注意力的轉移, 因此, 我們在新課前, 設計一些懸念或選取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性的題目, 讓他們急于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努力集中注意力, 或隨機提問, 遏制注意的轉移
與分散。
還可以和班主任商量, 讓他們在班上擔任一點職務:
讓他們覺得自己有權利, 而且得到老師的重用, 自己有理由提高自己的注意力, 有理由搞好自己的數學成績, 或者將他們從位置上前調, 減少小動作的發生,要特別強調的是:
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得洪亮, 而且要富有感情、 抑揚頓挫, 這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。
第三, 要善于因材施教, 充分照顧“弱勢” 群體――數學后 20%的學生, 對他們可能較難理解的地方, 一定要反復講解, 講解時要盡量降低坡度和起點, 使學生能聽得清楚, 弄得明白, 分層次落實教學目標和要求,按照學生實際, 制定學習目標。
在編、 選取習題時, 要有不同難度的題目,對于后 20%的學生只要求他們作好基礎題, 讓他們在實踐中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感。
課后, 要對后 20%的學生加強個別輔導, 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。
在批改作業時, 可以改進改作業的方法, 對于后 20%的學生可以實行面批, 當面輔導, 幫助和引導他們找到出錯的原因和努力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。
三、 指導學習方法, 解決學習困難
造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, 學習方法不當, 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。
后 20%的學生不會進行預習、 復習, 聽課時不知道怎樣抓重點、難點, 不會記簡要的筆記。
所以, 在教學中, 留意結合數學課的特點, 隨時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。
如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、 怎樣進行預習和復習、 怎樣自學、 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。
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, 我們還應幫助后 20%的學生解決學習困難。
后 20%的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時, 由于種種原因, 他們對自己的迷惑和不解之處經常是說不清、 道不明。
針對這
種情況, 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,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學生的思維, 仔細揣摩他們學習的心理, 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生的困惑和錯誤之處, 做到未雨綢繆, 估計在先; 其次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、表情中觀察、 揣摩, 盡可能地把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, 并作出相應的對策。
四、 激發后 20%的學生的學習愛好, 創設成功的機遇
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數學情感素質的重要內容, 愛好是學習的內動力。
愉快的課堂氣氛、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、 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, 它能引導每一位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, 最大限度的獲取數學知識, 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愛好。
例如:
在講幾何圖形的初步熟悉時,我買了一袋橘子分發給學生, 讓學生吃完后留下橘子皮, 并讓學生把課前預備好的牙簽一起來動手做出各種立體圖形, 這樣不但吸引了 后 20%的學生的留意力、 培養了 他們學習數學的愛好, 而且還使后 20%的學生學到了知識。
在教學中對后 20%的學生我采取適當降低要求, 低起點、 小起步、 多鼓勵、 少批評和“少吃多餐” 等方法為后 20%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遇。
讓他們能夠經過努力, 基本上達到《課程標準》 的要求。
當他們取得一點微小的進步的時候, 我都及時加以肯定, 予以表揚, 使之發揚光大。
讓他們隨時看到自己的閃光點, 消除自卑感, 增加自信心, 努力學好數學。
總之, 數學后 20%的學生和其他的后 20%的學生一樣, 都是學校里面的“弱勢群體”, 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去預防和轉換, 這樣對他們本人還是對家長, 社會都是有益的。
后 20%的學生也是祖國的希望, 作為一個教
學工作者決不能將之放棄。
我們必須通過不同的手段, 爭取讓這些后 20%的學生不再是后 20%的學生, 讓他們也能發出自己的光亮, 實現全體學生學習上的“共同富裕”。
推薦訪問: 為了實現“共同富?!?/b> 共同富裕 全文